铁扇美文网

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

主角叫大商小渔娘陆飖歌的小说美文赏析-大商小渔娘陆飖歌热门小说

时间: 2023-05-30 16:10:28  热度: 65℃ 
点击全文阅读

  “皇兄,我,我可以回去吗?”

  陈媛不敢说自己不想去皇陵,又怕哥哥问,她慌忙解释道,“我想母后皇嫂还有太子了,还有,还有小侄女。”

  小丫头脸涨得通红,生怕面前的皇兄不答应,紧张的背脊都挺直了。

  “你要回去就回去吧。”

  陆飖歌看了一眼门口的侍卫,“让平九送你。”

  就算陈媛没提出回去,陆飖歌也没打算一直带着她。她带陈媛出来,就是让她见见宋家人好死心。

  陆青鸾在陆家,陆飖歌自然是一直找人盯着蒋家坝的宋家。宋家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陆飖歌一清二楚,但是她知道不让陈媛看看,她肯定会在心里惦记。

  还不如让她看看,也好回皇宫安心地做她的公主,好好陪着行儿鸣儿。

  宫里的孩子还是太少,陆飖歌不想让陈媛成为陈鹿行兄妹的任何一个意外。

  陈媛跟着平九回京城,陆飖歌要去东阳郡。他们来的时候乘车,回去的时候陆飖歌却决定乘船。

  陆飖歌派人看过洪湖的水,蒋家坝往南阳这一片,不知道是因为气候原因还是比京城那边暖和,湖面的冰层结的病不厚实,水波荡漾,能看见许多的碎冰在水中流动。

  小新庄的船在两天前就去过南阳,据说,从蒋家坝到南阳一路都畅通无阻,就是再往南,淮河的冰层好似就要结的厚实些,除非有大船破冰,不然是没人在江面上行船的。

  洪湖能行船,陆飖歌自然不想坐马车摇摇晃晃地走上许久。

  兄妹俩先一起到南阳,然后陆飖歌下船去东阳郡,陈媛直接坐船回京城。

  许是因为要回京城,陈媛性子活泼了不少。

  她想看船行过后的流水,又怕冷,就找了锦被锅在身上,让平九在后面拉着。

  这样,她既能探头看到外面船行过后的水浪,也不怕冷,更不怕自己一不小心从船舷旁翻出去掉进冰冷的湖里。

  到了南阳,陈媛继续乘船往南,如果运气好,一路冰层都是洪湖这种,她就可以舒舒服服坐船到京城。

  如果往南的冰层厚实,陈媛只能找地方换车,再往京城去。

  南阳码头,陆飖歌带着几个侍卫太监下船,目送陈媛的大船远去,才缓缓踏上马车的石阶往城里去。

  等陆飖歌走远,码头背风处,慢慢站出一个人。

  这人穿着厚实的棉衣,一只袖子松松地垂下,看上去空空荡荡。

第412章 开课

  东阳郡的蒙学馆刚刚敲铃,启学院那边已经传来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。

  陆飖歌站在小云山上,她的面前是一条管道,官道两侧各修建了一所学堂。

  现如今,蒙学园的孩子已经近三百人,大部分都是东阳郡附近的孩童,还有少部分孩童的家离的稍微远些。为了照顾这些远途的孩子,蒙学馆中午可以代饭。自己带米粮来,学馆会有专人帮他们蒸煮好,等中午休息的时候去领就行。

  启学院那边的学生要比蒙学馆这边更多些,大多数十岁多一点的孩童,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来启学院学本领的,认真读书的反而不多。

  乡下人穷,想学个手艺难。有手艺的,都是要传承给家里的儿孙的,谁愿意平白无故地将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。

  而启学院这边不同,启学院有木工课,瓦工课,制烛课等。木工课又分木匠、锯匠、雕刻、制伞、箍桶、钉秤、雕印等等凡是能和木头沾上边的都算。瓦工课里又分了建房、砌灶、凿石、砌街、修井、泥水、杂工等等。

  凡是周飏能找到的手艺人,他几乎都去找过。再加上他在军中,军中这样的手艺人不少,不能说多精通,但是起码都能够凭着这点小本事生活。

  军中的人,会让他们空出时间来,到东阳郡的启学院教学十天半个月,有那耐心好手艺也不错的且实用的还会被启学院长期聘用。

  至于外面的手艺人,愿意的有空能来东阳郡,给启学院的孩子上几堂课就行。不愿意的,周飏也不勉强。

  这些课程,每日只开三堂,分开学习。

  之所以会在学院开设这些课程,也不过是因为学院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穷苦出生,能让他们识点字,再多点动手能力,起码以后也有能更好的生活。

  也不要启学院的孩子学什么精什么,大部分的孩子能学个手艺,回去自己打个木凳箍个木桶这些就行了。或者是会修缮房屋,会砌墙盖瓦,不说多好,勉强够用就行。

  因为启学院这边增添了许多实用性的课程,今年招收的孩子比去年整整多出三百多人,现在的启学院,已经有了近五百个十到十五岁左右,这其中将近一半来自其他各县镇。

  并不是其他县镇没有私学族学,只是那些私学族学大部分都是由当地的大户开设,很少对穷苦人家孩子开放。

  就算有一些由长乐公主牵头办起来的蒙学馆,启学院,也没有开设像东阳郡这边的木瓦工课程。一些启学院听说东阳郡这边的启学院竟然让孩子做木工做泥瓦工,整日弄的脏兮兮的,很是有辱斯文,都有些不大高兴,觉得降低了他们启学院的身份。而其中有两家启学院,已经偷偷和东阳郡这边接洽,商量着能不能让这边的木工瓦工泥水匠等师傅也去他们那边开课。不求多,哪怕一日之有一课也成。

  陆飖歌没想到,自己只离开短短一年,周飏却在东阳郡做了这么多的事情。

  她不迂腐,反而比一般人的眼界要开阔许多。

  周飏设立的这些课程,在陆飖歌看来实在是太实用了。

  蒙学馆的孩子,因为毕业了可以直升启学院,且孩子又小回去也做不了什么活计,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把孩子送来的。原本他们想的是,趁孩子年纪小,学费也便宜,让孩子来识几个字也不亏。

  可等启学院开了几门手艺课,很多家长眼中带了希望,原本准备蒙学馆学完就退学的,也考虑其要不让孩子再去启学院读个一两年,说不定就能学个可以传家的手艺呢。

  东阳郡的蒙学馆和启学院算是所有学院中办的最好的,不得不说,这里有周飏大部分的功劳。

  陆飖歌不是不懂周飏的心思,只是她不是真正情窦初开的少女,肩上又压着如此重担,别说谈情说爱,就连对男子多看两眼她自己也不会允许。

  情爱和性命和侄子侄女的安全,和江山社稷比起来,实在是太轻太薄,不值得她去分这个心思。

  陆飖歌这次出来,说是赈灾,不如说是给农人送良种来了。

  春耕在即,能熬过冬寒的,在春日吃野菜也能活下去。可他们没种子,去年冬,大部分农人为了活命,将春耕需要用的种子都吃了,现在没种子就意味着来年也没收成。

  看着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农人拖儿带女来领良种,陆飖歌不由锁眉。

  “蒙学馆和启学院的孩子经过一个寒冬不少反多,为什么这些没吃没种子的人却这么多。”

  这不符合常理,如果东阳郡灾民真有这么多,那么蒙学馆和启学院的孩子别说多,能有去年招生的正常数字就不错了。

  穷的饭都吃不上,谁还有心思送孩子来读书识字。就算能学到手艺也不成,手艺又不是一天学的,对大部分人来说最要紧的还是吃饱。

  小桌子闻言,忙去打听。

  皇上的猜测没错,饭都吃不饱,怎么还有这么多孩子读书?

  很快,小桌子颠颠地跑过来,凑到陆飖歌身边回禀。

  “陛下,奴才去打听了。因为蒙学馆和启学院免费供应孩子们一顿午饭,只要是蒙学馆和启学院的孩子,他们都可以在学校吃一顿饱饭。所以,许多人家都想法设法将孩子往蒙学馆和启学院送,包括一些女孩子,就想着孩子能在学院吃顿饱饭,能活着,也给家里省了粮。”

  陆飖歌恍然:“难怪。”

  陆飖歌又问:“那这每日一顿粮,银钱从哪里出?”

  这些小桌子自然也是打听过的:“是周将军贴补的,包括那些木工课瓦工课师傅们的费用,也是周将军贴补的。”

  说到这里,就连小桌子都忍不住赞了一句:“周将军这人真不错,他给蒙学馆和启学院掏钱,却从来不在皇上面

猜你喜欢

推荐经典文章